自“移動長城”時代后,中國籃球近年來鮮有球員能夠敲開NBA的大門,無論是丁彥雨航還是崔永熙,都沒能在NBA站穩腳跟。
如今,青島隊新星楊瀚森被寄予厚望的同時,也引發了諸多爭議,以他目前的統治力和數據來看,想要沖擊NBA確實面臨著巨大挑戰,這不得不讓人對他的NBA前景持謹慎態度。
回顧歷史,中國球員成功登陸NBA的案例屈指可數,而他們無一不是在CBA展現出絕對統治力后才獲得機會。
例如,姚明在2001-02賽季場均能轟下29.7分18.5籃板4.8蓋帽的恐怖數據,完全統治了CBA賽場。而易建聯在2006-07賽季場均24.8分11.4籃板,年僅19歲就展現出堪比黑人球員的運動天賦。
即便是被認為NBA生涯不算成功的周琦,在2016-17賽季也有場均16.1分10.2籃板2.2蓋帽的表現。
相比之下,楊瀚森本賽季場均15分10.8籃板3.9助攻2.2蓋帽的數據,雖然全面但缺乏足夠的統治力,雖被譽為“國產約基奇”,卻在面對王哲林、胡金秋等本土頂級內線時屢現掙扎。
從技術特點來看,楊瀚森的優勢在于出色的策應能力和防守意識,但他的身體對抗和移動速度與NBA級別內線相比仍有明顯差距。周琦的NBA經歷就是前車之鑒,即便擁有出色的封蓋能力,但對抗不足讓他在NBA難有作為。
楊瀚森若想沖擊NBA,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大幅提升力量和爆發力,同時開發出更穩定的中遠距離投籃。
NBA球探的評估體系始終冰冷而現實。姚明憑借CBA歷史級表現鎖定狀元,易建聯靠動態天賦斬獲六號秀,周琦則因年齡潛力勉強擠進次輪。反觀楊瀚森,ESPN最新預測已從2024年的次輪前段暴跌至2025年的77順位邊緣,這背后是夏季聯賽暴露的致命短板:防擋拆遲緩、投射不穩定,甚至被曝獨立生活能力不足。
更殘酷的是,當崔永熙憑借雙向合同在籃網站穩腳跟時,楊瀚森卻因退選決定被貼上“溫室花朵”標簽。要知道,刻板印象有時候是會害人不淺的。
當下對楊瀚森而言,與其過早考慮NBA選秀,不如專注于眼前與廣廈的季后賽。CBA季后賽的強度和國際球員的對抗,正是檢驗他真實水平的絕佳舞臺。
若能在這個系列賽中打出統治級表現,不僅能提升個人信心,也會讓NBA球探重新評估他的潛力。畢竟,像東契奇、約基奇這些國際球員,都是在歐洲聯賽證明自己后才登陸NBA的。
中國籃球需要理性看待球員的成長,過高的期待往往會適得其反。楊瀚森確實天賦異稟,但距離NBA級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與其盲目追求NBA夢想,不如腳踏實地提升自己,先在CBA和國際賽場證明價值。畢竟,成為國家隊內線支柱和沖擊NBA并不沖突,穩扎穩打才是年輕球員最需要的成長方式。對此,您怎么看?